PROJECT
歷史上的今天
歷史上的今天(12月27日)
♦1936年12月2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的工作
毛澤東作報告指出:我們過去估計西安事變帶有革命性是對的,如果它沒有革命性便不會有這樣好的結果。西安事變給國民黨以大的刺激,成為它轉變的關鍵,逼著它結束十年的錯誤政策,結束十年內戰,而內戰的結束也就是抗戰的開始。西安事變促進了國共合作,是劃時代的轉變,是新階段的開始。蔣介石釋放后,他的動搖是否最后結束?現在還只能說是結束的開始,我們要動員一切力量結束他的動搖。西安事變使蔣介石的地位降低了,而我們的地位提高了。我們在西安事變中實際地取得了領導地位,應利用這一有利形勢開展全國局面,把紅軍擴大起來,與張、楊更加團結,成為抗日的核心,這是我們當前的任務。我們的具體策略是推動左派,爭取中派,打擊右派。
毛澤東作結論指出:鞏固西北根據地,擴大紅軍和蘇區,改造東北軍和西北軍。做好全國群眾工作,把群眾組織起來,這是工作的重心。加強對國民黨的工作,特別要做好左派、中派和軍隊的工作,重視宣傳工作,黨報應辦起來。培養干部,要辦黨校和紅軍學校,造就群眾的、軍事的、黨的、政治的四種人才。應督促國民黨三個月后召開救國會議。
♦2002年12月27日 江澤民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講話,論述了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他指出:新軍事變革正在進入一個新的質變階段,很可能發展成為一場波及全球、涉及所有軍事領域的深刻的軍事革命。信息化是新軍事變革的核心。人類社會的戰爭形態正由機械化戰爭轉變為信息化戰爭。建立在新的物質技術基礎上的新軍事變革,必然導致軍隊建設和作戰方式等一系列方面發生革命性變化。從大的方面講,有四個趨勢值得我們注意。一是信息化武器裝備將成為軍隊作戰能力的關鍵因素。二是非接觸、非線式作戰將成為重要作戰方式。三是體系對抗將成為戰場對抗的基本特征。四是太空將成為國際軍事競爭新的戰略制高點。對我國而言,新軍事變革的挑戰,就是我們所說的我國仍然面臨發達國家經濟、科技占優勢的壓力的一個重要表現,這種軍事壓力實質上是與政治壓力相配合的。新軍事變革有可能進一步拉大我國同世界主要國家在軍事實力上的差距,增大對我國軍事安全的潛在威脅。
他談到軍事斗爭準備的基點指出:我們十年前把當代戰爭的形態界定為高技術戰爭,把我軍未來軍事斗爭準備的基點從應付一般條件下的局部戰爭轉變為打贏一場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是完全正確的。這個轉變的實質,是由準備應付工業時代的戰爭向準備應付信息時代的戰爭轉變,是軍隊現代化建設由機械化向信息化邁進的開端??梢哉f這是一個革命性轉變。正是有了這個轉變,才有了我軍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調整改革。一九九八年,我們認識到,高技術戰爭的本質就是信息化,人類戰爭形態正在進入信息化戰爭階段。二○○○年,我又進一步強調,信息化戰爭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要戰爭形態??梢钥隙?,未來作戰的信息化程度將相當高。對這個問題,我們要充分加以重視,在更高的起點上謀劃軍事斗爭準備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他談到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發展戰略指出:我們已經提出了新世紀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構想,并明確軍隊現代化建設要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的雙重歷史任務?,F在,我們可以進一步提出,“三步走”戰略構想所確定的目標就是在本世紀的前五十年逐步實現國防和軍隊信息化。要正確處理機械化和信息化的關系,以機械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主導,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以機械化促進信息化,推動軍隊信息化加速發展。
上一篇:歷史上的今天(12月26日)
下一篇:歷史上的今天(12月28日)
